窦福新 官方网站

http://doufuxin.zxart.cn/

窦福新

窦福新

粉丝:8705

作品总数:32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窦福新,1967年生于北京,书法本科毕业后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北京公安文联理事。 书画作品及艺术简介被《北京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感悟中国画的笔墨


/ 窦福新

 

学习中国画首先面对的就是绘画的笔墨问题,笔墨是中国画表现物象的基本手段,也是中国画最具特征的艺术语言形式。可以说:没有笔墨就不能算作中国画。

 

中国画的笔墨作为艺术语言,法度严谨,内涵丰富,再加之古代对笔墨技法一直是口授心传,秘而不宣,因此给人们的认知与掌握带来了很大难度。本人自幼拜著名画家吴东魁为师学画,通过对恩师教授的心领神会,以及后来读艺术本科时对古今画论的揣摩,现得其支鳞片爪。

 

笔墨一词即中国画用笔,施墨的简称。使笔正侧,顺逆,拖擢,提按,完成轻重,方圆,疾徐,顿挫等笔线变化即用笔。通过破,焦,积,宿等墨法完成浓,淡,干,湿,厚,薄等墨色变化即施墨。古人曰:一笔之中无浓淡、干湿为死笔,数笔之间无浓淡、干湿为死墨。我认为这是对笔墨标准的最极致的概括。

 

中国画家作画常提出一个字,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有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要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因为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作线条象写字一样,才能有丰富的内涵与情感。一般来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是写的方法,意在不使线条平板,在挺拔中求得节奏变化。从古至今以线条去表现物象,始终一脉相承。钩,皴固然是线,点染需见笔路,这都不过是线的变相而已。(潘天寿语)徐渭的大写花卉,纯粹以书法笔意入画,用写字的手段置于画上,起落分明,中、侧锋并用,似在有意与无意、有法与无法间,收得拢,放得开。八大山人以侧锋为主用墨一次清,用笔简练,一气呵成,境界尤高。吴昌硕以篆书笔意入画,以浑厚的中锋圆笔取胜。重书写涂抹为古今大家用笔的至上方法。也是他们的作品能够传世到现在,一直为后人所推崇的原因。

 

 

窦福新国画作品:《四季花卉系列之春》

 

南北朝时期谢赫的绘事六法首推骨法用笔体现着力量,硬度。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作品即是以线条的钢筋铁骨称誉海内外。但是有的人,力求笔力于纸上,以快扫、猛刷为得笔之力度,实际上笔线的骨子里仍是没有力度的。运笔快,要留得住;慢,又不可滞腻。要悉心体味锻炼才能得到。绘画中的笔法,常有中锋,侧锋之分,不论中锋,侧锋它所表现出的笔线必须有骨气。这就是六法对用笔的标准。所谓中锋用笔即垂直笔锋,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有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不使断,气不使绝。从笔线的轨迹来说,要求用力要匀,匀则能力透纸背,使笔线有折釵股屋漏痕的拗劲古拙之味。但如果一味中锋笔笔求厚实,刚劲而不能得变化,观者也会望而生厌。这样要求用笔时还要用到侧锋即方笔。方笔是有厚度的,这个厚度可在提按,转折中看得出来。但是,若一味侧下去连笔根也刷到纸上去了,这不是方笔,则与蔑片无异,意趣皆无。中锋取其浑厚,侧锋取其劲峭,方得用笔之妙。

 

窦福新国画作品:《竹雀》 

 

每当完成一幅习作请教老师时,老师总是指出用笔太平、太弱。笔线的平与弱,都是由于缺少变化之故。笔笔送到,功夫踏实,当然是对的,但艺术讲究变化,要多样又要统一,所以行笔既要踏实,又要变化灵活,这样才有艺术趣味。清·唐岱《绘事发微·笔法》提出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存心不恭,则下笔散漫,格法不具;落笔不松,则无生动气势。以恭写松,以松应恭,始得收放,用笔之诀也。

 

中国画的用墨,略而言之有破,焦,积,宿等墨法。笔墨最忌板浊,板由无浓淡枯湿变化而生;浊则由浓淡枯湿处理不当而致。要避开这些弊病,很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破墨方法。墨必须以水来破,所以作画时对水的纯度是要加以注意的。水分过多,容易渗化,过少笔毫使转不灵,笔迹杂散,都是骨法难全。用含干净水的笔去蘸墨于色,是笔头上的以浓破淡;若用蘸了色或墨的笔去吸不同分量的清水,就是以淡破浓了。

 

焦墨用不好易成死墨;最好笔触不要太大,用笔有提按变化,线条要有节奏,要一波三折。因为焦墨没有浓淡变化只能靠线条的外形变化获得美感。相互接搭的笔触要有轻重变化,不要叠在一起。积墨,是由浅入深,层层积染,不可一次染得太过,干积湿积都可。干积是待前一遍墨色干后,再染第二遍。湿积是待半干时积染。宿墨无光,发灰,有杂质,很少用。我就不再赘谈。

 

窦福新国画作品:《清幽》 

 

中国画对墨的要求很高,要重墨不死,淡墨不薄。明代顾凝元在《画引·论枯润》中说;墨太枯则无气韵,然必求气韵,而漫羡生矣。墨太润则无纹理。凡六法之妙,当于运墨先后求之

 

中国画既注重用笔,又注重用墨,是很难分开的;就墨的作用而言,它只是的一种补充。但是只能与墨相和,而也只有能附于笔上,才能发挥其效应。清代·沈宗骞曰: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就笔和墨的关系而言却又不是不分轩轾,同等对待的;应该说还是以为主,以为从。明代·顾凝远《画引》曰:先理筋骨,而积渐敷腴;运腕深厚,而意在轻松,则有墨而

有笔。

 

上个世纪末关于笔墨是否等于零的争论逐渐被脱离物象的没有感情的笔墨等于零的结论所定格。如何继承传统笔墨并发扬创新传统笔墨成为当今画家的课题。清代画僧·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离开物象去谈笔墨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中国画又不是自然物象的翻版,它是通过笔墨的书写形式将自然物象笔墨化的过程;通过将自然景物点线化,符号化,同时又依据形体将这些点线重新组织排列,使其疏密,浓淡,长短,粗细更具美感和韵律感。因此,中国画的笔墨化过程,就是寻找一种更典型,更具规律性的笔墨语言形式的过程。清代·恽南田有画跋曰: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窦福新国画作品:《幽谷寻芳》


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离开内容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南北朝谢赫在绘事六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气,指的是生气,亦即运转不息的生命之气;韵,指的是情韵,亦即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气韵生动是对中国画的较高的艺术要求和鉴赏标准,也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而意境的表达全靠组成画面的笔墨,很少有意境平凡格调低下而笔墨独具高超的;也很少有平庸的笔墨而能表达出高超的意境的。笔以迟速、顿挫、转折、偏正之姿以显其活气;墨以枯湿、浓淡、渗化、积聚之变以显其韵味。气韵因笔墨而生,笔墨因气韵而存。

 

作画的步骤是从一笔一墨开始的,正如石涛讲的:始于一画。一画犹如音乐中的音符,只有通过作曲家将这些音符组合起来,成为抑扬顿挫的主题曲,使听众产生共鸣,才能是恰当的。绘画上的笔墨亦是如此。


——文发表于2010年第一期《首都警察文艺》